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PP电子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pp电子:德兴市“十四五”机械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4-04-26 13:49 浏览次数: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工程

1、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建设

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契机,积极抢抓中央“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的窗口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高端产业转移。以京福高铁和衢九铁路两条大通道为牵引,东向主动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建立合作网络,南向积极承接深圳、广州等地经济辐射和溢出,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分工协作与转移布局深度协作机制pp电子。积极与粤沪苏浙产业园区开展产业链对接、资本对接、创新对接、人才对接等形式多样的战略合作,主动参与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区域合作,探索共建跨区域产业协作配套基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等产业承接平台。进一步擦亮“名片”,积极在深圳、上海等地定期举办产业发展推介会、洽谈周等活动,加大对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开放交流合作。

2、加强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

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牛鼻子”,聚焦矿山装备制造高端农业机械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航空零部件机械电子产业领域,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精心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招商地图,系统梳理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目标客户库、项目数据等信息,实现“靶向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借助赣港会、绿发会、世界智能大会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峰论坛等经贸活动,根据不同主题和对象开展精准招商。探索开展产业基金招商,针对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引领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定制专项基金予以配套支持,推动大好高项目落地。

3、全力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

着眼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支持和推动全市先进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嵌入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专项培育方案,实现融合提升发展,全力打造一批彰显特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细分领域标志性产业链。持续推动“链长制”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护链,推动本地大中小微企业在产供销、要素配置、仓储物流、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方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实施供应链畅通协同推进行动,梳理重点产业供应链关键流程和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1建设水平公共创新平台

继续深入实施上饶市创新驱动2211”工程倍增计划,围绕机械电子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支持本土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创新主动性、积极性,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械电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2、打造科创成果转化基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对接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与环鄱阳湖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知名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和创投机构的交流合作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建省级实验室、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检验检测平台等。紧盯相关高校和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走出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精准对接和落地转化。推航空及先进机械制造产业园、德兴市光电产业园、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坚持研发+制造招商导向,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一批转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通道。

3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

积极对接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高精尖缺”汇才工程、“赣鄱智才引聚工程”等引才引智项目,研究制定标志性产业链人才地图目录清单,靶向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国内外英才而用之。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加大对博士、硕士以及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技兴赣鄱”专项行动要求,深化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产业技术人才队伍。扎实推进高效、精准、全面的“三度”服务,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高地”,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专栏1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以创新平台建设为主线,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以技术开发应用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着力开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打造德兴市多层次、多渠道机械电子产业创新体系。

2025年,在矿山装备制造高端农业机械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航空零部件先进制造领域新建3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新增5个市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2项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1、推动企业智能升级

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行动,以“智能+”为主要方式,对机械等用工量大、生产工艺难度不高作业重复度高的传统特色产业,在“机器换人”的基础上推动“生产换线”,重点扶持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装备进行整线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逐步实现从部分环节单台自动化设备应用向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对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零部件等生产自动化水平较高、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优势企业利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物流与仓储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远程运维、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和供应链数据间壁垒,通过端对端集成与横向集成,实现工艺、生产、质量、设备、能耗等智能管理和优化,打造生产可视化、执行精准化、管理信息化、运营网络化的智能车间和智慧工厂。

2、提升集成服务能力

探索全市“智慧工业平台”建设,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平台的分析和服务等能力。推动机械电子产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等领域的研发设计,鼓励专业设计企业无缝嵌入制造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设计优化和提升。鼓励装备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运营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精准对接,重点面向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具体应用场景开发应用一批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典型解决方案,示范培育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差异化推进实施企业上云行动,鼓励企业加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上云,引导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等业务应用上云,逐步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3、推进产业链群化网络化

鼓励企业对现有技术工艺、生产流程、系统装备等进行整体改造,深化产业链延伸、补缺,提高附加值。鼓励产业链协同改造升级,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攻关突破,形成产业关键环节价值链闭环。支持技术改造服务商发挥技术优势,面向企业现场生产过程优化、运营管理决策优化、社会化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优化等,构建行业领域知识库、工具库和模型库,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适用的服务。

专栏2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专项行动

1制定优化提升方案。优化顶层设计,各乡(办、园区要安排专人对辖区内机械电子产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明确企业优化提升重点、发展目标、路径举措和支撑项目等。

2)实施一批重点改造项目。强化项目带动,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开发建设模式,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和联动挂包服务机制,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2025年,累计实施30项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3)树立一批标杆示范企业。鼓励机械电子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实施改造升级,对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进行全链路优化提升,争创国内领先、行业引领的新标杆。遴选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树立区域智能制造标杆。到2025年,新建3江西省级智能制造项目。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1、推进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与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规划。以推动传统产业制造过程和终端产品绿色化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环保、集约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全市矿山装备制造、高端农业机械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等行业的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施一批全流程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实现绿色生产。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鼓励工业园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光热、绿色公共照明、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立体绿化等绿色重点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围绕“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保平安”主题,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整治,严密制定和细化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治理方案,用好“笨办法”、多下“苦功夫”,筑牢安全生产基础。突出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强化安全投入和教育培训,健全完善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展工业节水,引导企业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易拆解、易分类的绿色设计技术,开发绿色产品。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依托相关龙头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发展。推荐企业绿色技术纳入国家、省级绿色技术目录推广,加快绿色制造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3、提升发展资源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益丰再生有色金属“废旧资源回收—拆解及分选—熔炼—精深加工”,宏泰石环保建材“尾矿、尾粉—加工—产品(制砂、制砖)”等循环产业链建设,全力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快推进九都工业园循环经济集聚区建设,探索建立资源联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先进机械制造业、建筑材料等重点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与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专栏3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行动

1乡(镇)办、工业园区根据产业基础、行业特点、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加强摸排梳理,充分动员,择优选择一批具备绿色创建基础和条件的企业、园区,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培育库。

2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建设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和能源管理中心,优化工厂用能结构。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资源能源环境智能管控系统等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

3构建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相关咨询、认定、培训等服务,提供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2025年,先进机械制造产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打造1家绿色示范工厂。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1、打造龙头骨干企业

突出“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重点支持德辰科技、德立科技、意发功率、恒海科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和倍增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集群带动能力。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实现德兴黄金公司平稳上市,以推进华彪电动车完成股改为契机带动全市更多企业改制、挂牌、上市,促进上市公司、挂牌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实施以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高端品牌为重点的并购重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创新发展。

2、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遴选一批从事细分产品市场、企业市场份额高、技术工艺领先、产品质量精良、持续创新能力强、经营业绩优秀的机械电子业企业作为培育重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技术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群体,营造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大“四新”领域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集聚优质资源支持企业持续快速成长,催生培育壮大一批跨界融合、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瞪羚企业以及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争取国家工业强基专项资金支持。

3加快小微企业提档升级

实施小微企业质效提升行动,以“升企入规”为目标,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成长辅导机制和走访服务制度,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技术、人才等瓶颈和难点,促进小微企业向质量型、成长型、科技型、品牌型发展,助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做优做强。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聚,完善技术、电子商务、信息、物流、检测等服务平台,形成集群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搭建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小微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嵌入大中企业供应链配套协作体系,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专栏4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围绕矿山装备制造高端农业机械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航空零部件、电动车机械电子产业重点领域,强化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形成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2025年,打造1家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和产业引领、聚集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2家以上专、 精、特、新企业。

)实施集聚发展工程pp电子

1、推动工业园区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三大五提升发展举措,大力推进大工业发展,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园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加快德兴香屯生态工业园区光电产业园航空及先进机械制造产业九都工业园区、电动车产业园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切实增强香屯生态工业园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城市品质服务功能,当好全市机械电子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对全市区域内产业基地、工业小区、功能区等开发板块清理、整合。大力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做实“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pp电子。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亩均产出、亩均效益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工业园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标提质,聚焦补链延链强链,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帮助入园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2、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一园一支柱”、“一园一特色”的模式,鼓励围绕机械电子主导产业,以“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开发建设一批特色突出、服务集中、企业集聚的专业化主题产业园,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做好园区整体设计综合考虑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和发展定位等因素,明确园区选址、功能布局、建筑规模、厂房结构、配套设施等内容。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因地制宜采用政府主导开发、龙头企业开发、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发、企业联合体建设、行业协会牵头建设等模式。聚焦园区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融资担保、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等多项共性、专业服务。推动数字化赋能园区管理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支持建设集成“互联网+”消防、物流、环保、生产等功能的“园区大脑”。

3、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发展战略,围绕推进产业和城镇空间协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空间总体布局。坚持以产为基,促进产业集聚,更高水平推动机械电子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工业园区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建设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工业园区与城区基础设施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平台新样本。

4、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牛鼻子”,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积极引导资本流投向技术投入比例高、产品档次定位高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装备制造项目,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装备、优势产品,提升全市装备制造规模和技术水平。做好装备制造建设项目的筛选、实施、储备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工程、重点协作配套等项目建设,支撑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率先发展。

专栏5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行动

紧紧围绕三大五提升发展举措,大力推进大工业发展,实施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打好工业园区营商环境、节地增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五场硬仗。按照实施重大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式聚集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引导机械电子产业资源集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强化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效应及整体协作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发展大产业集群:

①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②高端农业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③精密机械零部件产业集群

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⑥电动车产业集群

)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1、大力提升产品质量

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开展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提升,切实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鼓励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县(市、区)和示范企业。组织实施德兴市机械电子产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针对重点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质量技术与信息化的交互融合,鼓励企业研发应用在线质量检测、故障诊断、质量问题追溯及处理的质量控制技术,在提升企业过程控制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支持优秀企业争创国家级政府质量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发挥标杆引领和带动作用。

2、加强自主品牌培育

围绕矿山装备制造高端农业机械制造精密机械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航空零部件电动车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制定实施分行业品牌培育计划,重点筛选一批竞争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骨干企业,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并积极争创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等。着力引进若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综合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品牌设计、品牌传播等全流程服务,助力行业区域品牌创建和推广。

3实施标准化+行动

推动全市机械电子产业重点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以先进标准引导和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加强标准化工作宣传培训,提升企业标准意识和标准水平。紧贴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求,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标准制(修)订,推动企业主体由采标者制标者转变。

专栏6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完善制造业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政府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提高行业话语权。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

2025年,全市机械电子领域新增省政府质量奖1家、市长质量奖2家。


0717-685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