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PP电子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pp电子:《招商决策参考》第03期

发布日期:2024-04-26 13:49 浏览次数:

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乡村路况更为复杂,加快以充电桩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解决其痛点提高居民购买意愿进而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另一方面能够反哺充电桩产业链更加健康发展。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充电桩配套建设和产品升级需求愈发凸显,在政策持续催化下,充电桩景气度向好。

5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将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商务部将继续精准、高效做好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与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庞大市场和开放发展的红利。强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韦尔等美资企业表示商务部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提供了良好服务,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愿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工信部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蓬勃发展,将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探索,提升与医疗健康、消费电子、教育、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水平。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脑机接口全产业链,并在医疗、教育、工业、娱乐等领域应用落地,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5月22日,有企业表示,固态电池实现技术突破,第一代已经开始量产,二代固态电池安全性能完全达到车规要求。全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技术电池技术基本是行业共识。上汽集团出资27亿投向固态电池独角兽企业清陶能源。清陶能源专注于固态锂电池、陶瓷隔膜、锂电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并已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核心工艺、定制设备方面实现了自主可控。为了押注未来,各车企纷纷投向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占坑。除了清陶能源外,固态电池头部企业还有卫蓝新能源、宁德时代、赣锋锂业、辉能科技、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北汽蓝谷等。

由于经济性与性价比优势显著,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一道新能、钧达股份、中来股份、协鑫集成、东方日升、正泰新能、上机数控、润阳股份等光伏新老玩家均已实现TOPCon布局。此外,聆达股份、沐邦高科、皇氏集团等新进入者强势切入。TOPCon电池产能的扩张预计也将带动设备和材料环节的升级以及出货量的增加。TOPCon设备领域参与者众多,关键设备目前已经实现国产化,拉普拉斯、捷佳伟创、北方华创、48所均有相关设备生产。其中捷佳伟创能够交付TOPCon整线设备;海目星、帝尔激光、捷佳伟创、英诺激光等均有专注于激光设备在TOPCon技术路线上的应用;京山轻机、金辰股份等厂商则致力于核心环节镀膜设备研发。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带动汽车芯片需求量与日俱增,芯片单位价值不断提升,整车芯片总价值量不断攀升。在地缘政治影响全球经济的当下,逆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加剧。同时,国外厂商限制高端汽车元器件出口给国内汽车产业带来不利掣肘的局面,这意味着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四维图新、兆易创新、全志科技、高鸿股份、闻泰科技、中颖电子、东软载波、比亚迪等企业将加速布局。

生物基材料是未来的主流新材料之一。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加速提升。2030年全球将有20%的石化产品(约8000亿美元)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但目前的替代率仍不到5%,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生物基材料将在医疗、新能源、化工、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凯赛生物、晨光生物等知名公司都在布局。

MLCC(贴片电容)被称为“工业大米”,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电子元件。近年来日韩MLCC企业生产投建向中国转移,国内MLCC离型膜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同时,国内终端厂商开始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国内MLCC制造企业扩产幅度更大。随着国内MLCC制造企业大幅扩产,有望凭借供应链韧性等优势抢占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进而加快MLCC离型膜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进程。

科技部近期表示将系统布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建设北京、天津等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32个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同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科技部将紧紧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尊重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区域高地和技术平台,深化企业牵头的产学研用融合。

新能源巨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近日表示,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随着电解槽单线产能持续增加和电耗的逐步降低,绿氢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后,绿氢有望实现与天然气制氢平价,2030年左右有望与煤制氢平价,并且在未来十年保持5%左右的产量复合增长。

随着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车身轻量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和提高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就成为必然的途径。同时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其轻量化发展必将带动车用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增加。目前份额较大的国内企业包括金发科技、普利特、会通股份、南京聚隆等,其中金发科技、普利特市场份额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碳基复合材料指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等工艺形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基体碳)、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的高纯晶硅制造系统,主要包括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作为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可应用于高温热处理领域、耐磨领域、耐腐蚀领域等,随着航空航天、光伏、半导体、机械、汽车、化工等行业的持续发展,对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增长。泰坦未来、金博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加速推动产能扩张。北京大学与山西省也最新合作了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

日前,中央财经委召开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是高层首次提及“低端产业”,首次为“低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一些鼓吹淘汰“低端产业”,鼓吹转型升级的某些省份,产业就出现了断层,“低端产业”被赶走了,“高端产业”也没发展起来。绝对不能把传统产业,面向大众消费的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更不能放任它们外逃出去。划分“高端”和“低端”产业,只会让更多人和公司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高端产业”代表一个社会的未来,“低端产业”却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在,能够吸纳最多的就业。

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新政,鼓励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政策将对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行业产生巨大刺激。

工信部负责人透露,工信部将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分阶段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构建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5G、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软件等代表国家战略方向、创新密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鼓励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产品、生态构建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集聚、优势互补来促进新兴产业的高速增长。

5月中上旬,短短三天,国资委两次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央企需要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荒牛”和“领航员”。国资委提出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以上。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很多央企已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技术储备、资金资源、品牌影响力,或是整个产业链生态链的控制能力,都具备一定优势,并取得不俗进展。

极片生产是电芯制作的前段环节,对电芯的基本性能起决定性影响,而干法工艺是新的极片生产方式。干电极工艺较传统湿法是全面的升级。在制造流程上,干电极步骤更少,制造成本及能耗更低,原料对环境友好,更适配大规模生产;在电池性能上,干法电池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均更优;在应用端,干法电池更适配固态电池、4680等新一代电池的制造需求。山东东岳、中昊晨光、浙江永和、巨化集团是业内重点厂商,值得招商部门关注。

智能分拣设备是自动控制的分拣装置,具有分拣效率高、可实现无人化、分拣差错率低等优势,智能分拣设备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大型物流中心的重要设备。目前,在智能仓储设备中,智能分拣设备渗透率为11.9%,远低于AGV、机器人手臂、智能存储设备等其他智能仓储设备,仅略高于智能装卸设备。因此,我国智能分拣设备行业仍有较大挖掘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规模恢复进程加快,基础能力提升明显,发展态势回暖向好,智能分拣设备备受重视。物流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众多企业布局智能分拣设备赛道,市场内代表企业包括欣巴科技、金峰、东杰智能、中邮科技、中科微至等。

超导设备加热设备应用领域广泛,如铝等型材挤压、合金加热、晶硅生长炉、金属和半导体熔炼、磁选矿等。同时,由于高温超导磁体本身也有广阔应用,与低温超导相比,成本更低,所以在节能环保、科研等领域应用空间大。由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日前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该装置可以利用加热新技术,对大尺寸金属工件快速高效加热,节能减排,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原来普遍采用的电阻炉相比,这套装置能将传统工频感应炉的能效转化率提升一倍,节能50%,碳排放减少一半以上。该设备的制造商联创光电正在重点布局激光和超导业务。

复合材料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使各组分的性能相互补充并彼此关联,因此与常规材料相比,其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产值规模稳步提升。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在全球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109.7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山东玻纤、长海股份、楚江新材、国恩股份、中科电气、宝泰隆、银龙股份、力合科创、翔丰华等主要企业或将乘势加速布局。

纳米晶材料得益于其高饱和磁密、高磁导率、高居里温度的优点,在追求小型化、轻量化、复杂温度的场景下,相比较于铁氧体软磁材料有着显著优势,主要用于生产电感元件、电子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等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家电以及粒子加速器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晶合金材料在新兴产业领域无线充电模块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等应用的逐步推广。纳米晶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磁性性能,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佳软磁材料。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我国纳米晶材料的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增加。日立金属、安泰科技、德国VAC、青岛云路、朗峰新材料、云路股份值得招商部门关注。

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在已有的基础上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转移,推动加工贸易转移和转型升级。商务部将做好加工贸易承接地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对接机制。促进保税维修等新的加工贸易业态发展,发挥好加工贸易大省的作用,鼓励支持地方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重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在用能、用工、信贷支持这些方面提供保障。市场认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可以化解跨国企业将产业链外迁,同时达到利好外贸增收和解决就业的双利好。

氢能重卡又称氢燃料电池重卡,是利用储氢罐为燃料电池提供高压氢气。储氢罐中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燃料电池的发动机里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来驱动电机给重卡提供动能。相对于纯电动重卡,氢能重卡具有更为复杂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氢气制取、储运以及加氢站等环节,下游主要用于物流运输行业。氢能重卡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重卡企业和燃料电池企业纷纷布局氢能重卡市场,例如潍柴动力、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重卡企业都已建立氢能重卡产业链,重塑科技、昇辉国际等燃料电池企业也积极研发适用于氢能重卡的氢燃料电池,加快氢能重卡的示范推广步伐。

水系锌离子电池凭借安全、无毒以及较高的理论容量,成为最具潜力的可持续储能技术之一。在众多水系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层状钒氧化物具有晶体结构可调、容量高等特点,是现阶段广泛研究的正极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宋礼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进一步提升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性能。目前,A股上市公司也对锌电池有一定的布局。其中,ST海投、中电兴发参股公司已有锌基电池产品,锌业股份、西部矿业、罗平锌电、驰宏锌锗、株冶集团等具备锌金属生产或冶炼能力。

光刻工序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核心步骤,涂胶显影设备是光刻工序中与光刻机配套使用的涂胶、烘烤及显影设备,包括涂胶机、喷胶机和显影机。半导体产业链规模扩张带动涂胶显影设备需求;AR/VR产业链规模扩张,带动OLED(尤其是硅基OLED)及其上游涂胶显影设备的需求;国产化率提升。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涂胶显影设备位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支撑产业),涂胶显影设备既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光刻环节),也用于半导体封测(涂胶、显影环节)、OLED制造(光刻环节)。芯源微、盛美上海为国内掌握相关技术厂商。

在微创手术中,内窥镜相当于医生的“第二只眼”。随着微创手术不断增多,内窥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虽然近年来内窥镜市场涌入大量玩家,但拥有“光、机、电、算”核心自主研发能力的国产厂商并不多,未来国产厂商中主攻高端荧光成像设备的厂商将突出重围,而配套的荧光内窥镜将是一片蓝海市场。英术生命的4K白光荧光一体镜顺利量产,解决了行业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为荧光成像技术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博盛医疗的4K超高清内窥镜、3D高清电子腹腔镜进入到各级医院临床试用,有望加速实现内镜赛道的国产化进程。

卫星式柔印机是一种能体现出柔印的效率特长及机器制造水平的重要机型,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获得更高的套印精度,且机器的结构刚性好、生产效率高、承印材料损耗低、使用性能稳定。在欧美市场,卫星式柔印机占整个柔印机市场的70%左右。高精度柔印机、制版机、网纹辊、油墨、版材等产业重要配套设备器材逐步国产化,并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链上下游在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上的协作更加紧密。目前中国生产卫星式柔印机的企业主要有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广东欧格精机科技有限公司、瑞安市昶泓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杭州项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

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但仍需全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和产能建设的燃料电池产业,或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多地近期公布的政策信息显示,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正在向燃料电池产业聚拢,以“工业倍增”的功力,培育壮大这一产业。西安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包括乘用车(新能源)、氢能等产业。天津市印发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锂离子电池及材料、风能、太阳能、氢能等重点领域给予支持。大批燃料电池车辆在国内也纷纷上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氢能源车都在加速推广落地。

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逐渐进入产业化加速放量阶段,在新能源汽车、信息通讯、智能电网等领域有巨大市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国内厂商起步与国外厂商相差不多,有希望实现技术上的追赶,完成国产替代。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各地方也掀起了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潮。目前,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中西部等五大重点发展区域,北京、深圳、济南、保定等多个城市都有深入布局,打造覆盖衬底、外延、芯片及器件、模组、封装检测以及设备和材料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同时,许多半导体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已抢先在第三代半导体市场布局。

近段时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大模型相关新研究、新产品竞相涌现。工信部也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数据显示,我国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79个。近期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创新步伐,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探索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北京提出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力争达到3000亿元。深圳市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徐汇区未来将加快研究打造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

新能源赛道催生新技术、新市场。上海正在重仓布局“汽车研发”新赛道,植根上海的央企宝钢股份不断推出新材料、新工艺在汽车板市场的占有率稳步提升。线控底盘技术是汽车最终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功能模块,利氪科技发布了智能化线控底盘产品矩阵。车规芯片龙头企业芯驰科技正式全球首发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并推出全新的X9SP和V9P处理器,实现架构和性能的全面升级。芯驰科技研发的车规芯片目前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中央网关和车控等领域,并已经搭载在上汽、一汽、奇瑞、长安等品牌智能汽车。

安徽提出了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到2027年,将安徽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车强省”。为全力保障七大生态建设,安徽省将组建汽车办,专职负责推动项目、政策等落地;设立财政专项,5年累计安排200亿元财政资金,其中省财政100亿元,专项用于七大生态建设;设立专项基金,设立超10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制定专项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

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食品产业的发展,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四川还力抓园区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11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在园区集中度达到80%以上,遂宁经济开发区、古蔺经济开发区等8个省级示范园区食品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在企业培育方面,着力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希望集团连续两年入榜世界500强,五粮液等4户企业入围中国500强,超百亿元企业9户。2022年,四川食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555亿元,居全国第三;实现利润总额1154.8亿元,占全国的20.1%。

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飞成功,陕西航空电气、西安鸿翔飞控、中航西飞等C919产业链上的陕西企业受关注。C919产业链条仅钛合金材料这一项,陕西就有包括宝钛股份、西部超导、西部材料三家上市企业。位于宝鸡高新区的“中国钛谷”仅钛材加工相关企业就有600多家,2022年前11个月钛材产量约6万吨,产值约560亿元,增速6.1%。其中不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业务范围更是从上游的航空领域钛业加工,到中下游的化工领域和民用领域。航空产业链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代表,也是西安全力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西安去年提出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航空领域产值规模达到2800亿元。

大同市位处晋冀内蒙古三省(自治区)交界,交通路网发达,产业基础雄厚,农业资源丰富,有机旱作、畜牧、设施农业、中药材、食用菌、杏果等八大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为发展预制菜产业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大同市已有预制菜加工龙头达企业20家,产值总计11.76亿元,并积极推进实施“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模式,使预制菜企业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型升级。大同将全力推动产业链条、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的优化组合,建设中国北方预制菜产业高地,建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开年以来,多地出台了一系列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北京提出集成电路流片最高奖励3000万元。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其中芯片制造项目仍是重点。广州产投集团官宣了2000亿母基金的正式落地,其中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要产业领域,将重点引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深圳出台政策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和封测、材料和设备以及EDA软件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此外,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山东青岛、福建厦门等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围绕集成电路的利好政策或重点项目计划,继续支持半导体产业。

珠三角九市无一不加码投资新能源电池产业。今年以来,各地接连推动百亿级项目落户建设,群雄竞逐“新能源电池之都”。因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新型储能等产业带来万亿级市场蛋糕,谁都不想错过。广州,总投资109亿元、广汽埃安旗下的因湃电池项目正在建设。这是广州目前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在佛山,一季度有4个超百亿元的新能源及储能相关项目落户。去年以来,佛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签约投资额已近1000亿元。在惠州,有亿纬锂能、德赛电池、欣旺达、比亚迪电池等企业投资加持,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今年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在江门,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基地,成为该市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在肇庆,一季度新型储能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一番,汽车产业投资增长近240%。对准新能源电池及储能的“城墙口”冲锋,珠三角集聚相关项目总投资数千亿元。

央企和地方引导基金合作,正在成为行业内的新风向。日前,多家央企投资机构与陕财投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开启了陕西省与央企的“央地合作基金”新模式。近年来,包括国新与诚通在内,越来越多的央企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开展了合作,在区域经济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引导基金有利于增强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同时也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服务重大战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投建光伏强制产业配套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负担,也降低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引起了多方关注。我国光伏行业强制产业配套现象依然严重。近日,陕西省出台光伏、风电建设新政要求得不强制配产业投资。至此,地方上关于投建光伏不得“投一送一”的政策已达到了4个,分别是河南省、广东省、江西省和陕西省。实际上,国家能源主管部委十分重视光伏的健康发展,在政策取向上对强制产业配套现象也持“零容忍”态度,多次发文、发声进行纠风、纠偏。奈何个别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令这一现象仍屡禁不止。随着更多的地方政府发布政策进行规范,整个市场的营商环境将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下获得实质性改善。

今年初,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传来喜讯:2022年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被有关机构列为“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除了产业体量大,产业链各企业的分工合作也十分成熟。目前,长沙已形成了上游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意味着,理论上不出长沙即可生产一块新能源电池。长沙依托中南大学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研发、湖南丰源业翔晶科在钠离子电池集成、长远锂科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化等多个单位的研发优势,创立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着手打造“钠电之都”。当前,该联合体已被列为市十大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有望成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接续发展的新增长极。

智能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感知层基础核心元器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推动智能传感器建设道路上,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北京、福建、上海、河南等多地出台政策,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措施让智能传感器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山东、吉林、贵州等地针对智能传感器行业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北京:加强新型传感技术研究建设高端传感器产业基地。福建:开展传感器研究提升数据资源服务水平。上海:研制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推动关键技术发展。河南:建立智能协同发展机制,开启传感器应用新领域。

上海新材料产业布局已久,在“十五”规划中就是上海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上海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民用航空设备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同时逐渐形成了超导、碳纤维和电子化学品三大特色发展方向,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上海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呈现出清晰的“3+X”格局。宝山、金山和上海化工区形成了三大核心区域,嘉定、闵行、青浦、浦东、松江、奉贤等根据产业链配套形成了汽车、集成电路等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上海市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有547家,其中金山区最多,拥有92家。上海先进材料已初步形成“2+3+N”布局,即宝山先进金属材料和杭州湾北岸化工新材料两大基地,以特色园区为依托的三个新材料集聚区,以及环中心城区的多个经开区和工业园区。上海将依托化工区为核心的杭州湾北岸、宝山特种金属材料基地两大区域,打造化工新材料和先进金属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世界500强企业青山实业旗下新能源领域子公司瑞浦兰钧日前在重庆涪陵正式开工建设年产30GWh电芯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这是瑞浦兰钧在中西部布局的首个项目,也是重庆发力动力电池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重庆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按照近期产能80GWh的目标,重庆正在加大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并构建起“生产、销售、换电、回收、检测、拆解、重组、储能”的全产业链条的生态体系。尤其是重庆璧山区动力电池产能占重庆全市七成、集聚上百家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

广东省是国内储能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覆盖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广东省密集发布相关扶持政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政策红利期。广东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上市公司纷纷加大布局力度,新型储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5月中旬,赣锋锂电在东莞投资的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用地成功摘牌。这是今年广东省在新型储能领域引入的一个重大项目。广东在储能领域已经培育了以易事特、南网储能及智光电气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龙头企业,相关上市公司在新型储能赛道加速布局,在众多细分领域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统计发现,近期多地将“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锁定在新能源领域。陕西召开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江苏常州市提出要着力针对新能源全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广东也提出了再打造数个新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新型储能被寄予厚望。除了新能源,传统能源项目也成为当前各地稳经济的重点领域。2023年以来,各地纷纷公布了重大项目建设清单,能源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如广东2023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1530个,其中能源项目95项,总投资额8699亿元。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设施投资布局火热。目前,陕西、云南等多地已经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业内人士认为,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有望达到数千亿规模,需要进一步破解充电设施建设用地、用电、服务等难题,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补能需求。南方电网共建成充电站1.3万座、充电桩9万支,已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充电服务商的能链智电也大力推动业务在乡村地区的渗透,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5.5万场站、57.5万把充电枪的充电服务网络,占全国公用充电量的21%。

上海不仅已在晶圆制造、集成电路设计、汽车芯片等领域建立起优势,在半导体材料、EDA、半导体设备制造等需要“补短板”的领域也诞生了标杆企业。在芯片设计的底座EDA领域,上海的概伦电子、思尔芯快速成长,助推国产EDA发展。沪硅产业、上海超硅等是中国少数几家同时具有200mm(8英寸)及300mm(12英寸)大尺寸硅片的生产能力的企业。在概伦电子、思尔芯、上海超硅等标杆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有望不断补短板,推动“中国芯”良性的生态发展,成为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优质企业聚集地。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可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也远高于传统电池。在未来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所有技术路线中,固态电池被认为是短期内最可能成熟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日前,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赣锋锂业固态电池生产基地落地重庆两江新区,意味着重庆发力固态电池并率先形成规模化产能,这离不开重庆本地整车企业的积极推动,重庆长安深蓝和赛力斯都在布局固态电池。在许多人看来,重庆率先发力固态电池产业化,对本地产业抢占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领域十分有利。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固态电池技术目前仍不成熟,未来产业应用方向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新能源产业是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优势所在,发展势头强劲,已呈现光伏全国领先、风电全面提速、氢能加快布局、储能异军突起的态势。预计“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浙江新能源产业新增装备投资将达到1370亿元和2710亿元。光伏产业全国领先,光伏行业规上企业184家,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98.6亿元。风电全产业链初具雏形,覆盖整机制造、齿轮箱、变流器、铸件、电缆、勘察设计等环节,整体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核电产业创新发展,截至2022年全省共建有核电站3座,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16%、居全国第三。新型储能实现抢跑,在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全国竞争力,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宁波杉杉股份2022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突破20万吨,同比增长100%,出货蝉联全球第一。

半导体市场中国千千万,江苏产业占据近一半。从区域来看,国内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相当激烈。江苏作为综合强省,在半导体产业领域自然也不落下风,并且走在全国前列,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约占江苏省销售总额的80%以上,形成了以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市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带。江苏省设计业位列全国第四、制造业总量位列全国第三、封装测试业位列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350亿元,同比增长10.5%。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6G超大规模天线性能、空间光通信窄线宽激光器、海底二代光中继器、1.4Tbit/s硅基相干光芯片、融合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光传输处理芯片等网络通信领域重大创新成果,日前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发布。作为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以“光”命名,因“光”闻名。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光谷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等地。聚光成链、集链成群。不仅在黄石,鄂州、黄冈等地也“平地崛起电子城”。一条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光电子信息产业走廊正在形成。

四川明确提出要塑造制造业空间新格局,做强“一极两翼三带”。“一极”是指打造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围绕增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做强成渝发展主轴,推进成德眉资制造业协同,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南线综合运输通道,支持德阳、眉山、资阳、遂宁、内江等城市优先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布局一批以整机组装、配套加工、物流贸易、保税加工等为重点的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汽车、轨道交通等研发生产基地。“两翼”是指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地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联动集聚,支持泸州—宜宾共建制造业组团,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先进材料、汽摩配件等产业协作,做强南充—达州制造业组团,推动广安、广元、巴中特色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和加工转化。“三带”是指做强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经济带、成遂南达经济带、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制造业。

郑州富士康目前已成为富士康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已累计带动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形成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郑州举足轻重的千亿级支柱产业。而今,富士康再次将集团战略性新事业押宝郑州——在郑州成立新事业总部,并宣称将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富士康新事业总部聚焦电动汽车、数位健康、机器人三大产业,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世代通讯三大核心技术。富士康负责人对新事业总部提出新事业总部要立足河南,面向战略产业谋划新思路,面向战略产业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2023年以来,贵州省有效克服市场需求趋缓、价格回调等下行压力,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续高速增长势头,2023年预计能够实现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今年一季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5%,继续领跑其他领域。省内已构建集“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动力或储能电池—梯次综合利用”和“电池级锰盐—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正在加快突破。

西安正叠加优质资源禀赋,蓄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新引擎。目前已形成了以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医疗器械产业为基础,以再生医学、基因测序、多肽与蛋白等高精尖技术为引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彰显、空间布局及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的产业链新格局。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也招引及培育出不少领军企业。既有清华德人、金花制药、碑林药业等中药龙头,杨森、力邦、万隆制药等化学药生物药龙头;也有天隆科技、康拓医疗、大医集团等医疗器械龙头,及以新通药物、康龙化成为代表的产业应用基础平台和佰美基因、华大基因等生物诊断、生物芯片研发企业。

【安徽合肥】由清电集团投资建设的光伏总部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市肥东县,该总部将用于生产光伏硅片,建设内容包括总部基地、硅片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00亿元。

【山东青岛】鹏辉能源拟130亿元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投资建设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

【安徽合肥】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清电集团将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光伏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单晶硅片,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共计投资160亿元。

【湖北鄂州】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扩产,宣布将在鄂州市鄂城区投资100亿元,建立储能系统集成产业基地,用于发展储能电池产业,建设内容包括储能Pack生产线、光伏生产线、光伏组件生产线、光伏电池生产线及附属设施。

【安徽淮南】无锡合旺10GW高效电池及6GW铸锭硅片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安徽淮南,项目总投资50.4亿元。

【江苏苏州】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全球锂矿巨头“天齐锂业”将在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建立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氢氧化锂,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共计投资3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3万吨。

天齐锂业拟30亿元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投建年产3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

【福建福清】长远锂科拟100亿元在福清市投建高性能锂电池材料综合产业基地项目,主要为三元正极材料(配套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安徽宣城】众钠能源将在广德市建立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用于生产钠离子电池,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辅助用房,建成后将成为广德市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00亿元。

【辽宁沈阳】由蜂巢能源投资建设的储能集成制造基地,正式落户沈阳,建设内容包括制造中心、厂房、生产线及附属设施,共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

【江苏扬州】天合光能扬州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江苏扬州,一期项目投资新建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大功率组件项目。

【浙江舟山】长阳科技将在浙江省舟山市投资1.87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建设内容包括厂房、生产线及附属设施,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锂离子电池隔膜4亿平方米。长阳科技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科技有限公司在浙江省舟山市投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项目总投资1.87亿元。

【内蒙古包头】全球汽车领域龙头企业“通用股份”内蒙古包头市投资15亿元,建设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子午线轮胎,以此来扩大轮胎产能,建设内容包括厂房、轮胎生产线及附属设施,规划年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130万条。

【广东深圳】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选址敲定深汕特别合作区附近,该基地将用于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并已成功摘得土地52万平方米,用于建设该基地,总投资250亿元。

【上海普陀】哪吒汽车已将全球总部落户上海,并正式入驻普陀区,这将是哪吒汽车在全球设立的首个总部,还兼具智能研究院、数字化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研发验证中心、设计中心、产品规划中心、旗舰体验中心、智能研发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等板块。

【广东深圳】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的全球研发中心选址敲定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将成为比亚迪最大的研发中心,总投资100亿元。

【安徽合肥】世界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研发基地,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共计投资231亿元。

【湖北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武汉建立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基地,用于从事蓝光大功率光半导体激光器相关材料、芯片、封装等的设计与技术开发以及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中心,总投资10亿元。

【浙江嘉兴】杭州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套大型模块化深冷化工装备绿色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落户海盐经开区。

【浙江绍兴】精工科技投资的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将依托国内唯一大丝束千吨级碳纤维首台套专业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建设年产20台(套)高性能碳纤维成套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河南开封】由白象食品集团投资建设的产业园,正式落户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用于发展方便食品产业,建设内容包括加工厂、仓储物流中心、厂房、生产线及附属设施,总投资20亿元。

【江西赣州】雷昊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的产业园正式落户,用于生产铝合金全屋定制、智能晾衣机、指纹锁、洗地机及产业配套供应链项目等,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

【广东佛山】总投资100亿元,占地392亩的德国SEW华南制造基地,正式落户佛山市顺德区,该基地建成后将用于生产各种系列电机、减速机和变频控制设备,并已成功摘得土地用于建设该基地,投用后将成为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制造基地。

快克智能积极发展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着力打造半导体封装成套解决方案,在多地布局半导体封装设备研发及制造项目。快克智能致力于为精密电子组装半导体封装领域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聚焦半导体封装、新能源、智电汽车、智能终端智能穿戴、精密电子(医疗电子、数据通信)等多个行业应用领域。以FlipChip(倒装芯片)、RDL(重布线层)、TSV(硅通孔)、Bump(凸点)等为代表的先进封装技术和装备目前还是严重依赖进口。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国产供应链有望受益。快克智能将持续研发高速高精控制系统等技术,积极布局先进封装高端设备领域。

普鲁士蓝路线的钠离子电池不但成本较低,还有容量高和倍率性能好等优势,美联新材正坚定推动普鲁士蓝(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美联新材增资加码普鲁士蓝产业,向子公司增资布局普鲁士蓝产业。美联新材主营产品包括白色母粒、黑色母粒、彩色母粒及预制料、功能母粒、可降解母粒和熔喷无纺布。色母粒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用包装、家用电器、个人护理材料、农业生产材料、汽车配件、塑料管材、工程塑料、塑料家居用品等领域。大部分清洁能源都需要进行储能转换才能利用,因此储能领域势必成为电池企业争相布局的新蓝海,而有限的锂资源难以支持规模化储能的长效发展,资源广、成本低的钠离子电池势必是未来储能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

晶科能源是一家全球知名、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销量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晶科能源押宝N型一体化生产,拟在山西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产能。作为全球首个包含硅片、电池、组件的“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这将是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并有望加速推进行业向N型升级,缓解N型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锂电材料龙头璞泰来在负极材料和隔膜布局全产业链。璞泰来的一体化布局主要通过对外并购及募集资金实施项目建设进行,随着多个募投项目实施,璞泰来的一体化产能布局持续深化。璞泰来大手笔加码负极材料业务,锂电装备子公司获比亚迪、宁德新能源等联袂入股。另一方面,璞泰来在锂电材料业务扩张的道路上狂奔,公司计划投资多个负极材料项目。其中,位于芜湖的硅基负极研发生产基地总投资22亿元,公司还计划追加建设年产8万吨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项目,追加投资金额约为35亿元

北方铜业发展定位于立足铜主业,巩固矿山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拓展铜基高端材料,当前布局铜加工产能。北方铜业发力下游铜带箔产业,拟定增募资不超10亿元,主要募投项目为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方米覆铜板项目,投资总额为23.96亿元。北方铜业作为我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铜生产基地之一,本次投资将使公司的产业链将向下游延伸至高附加值的铜带、铜箔和覆铜板。

容百科技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同时持续提升产能、不断加码研发,凭借自身强劲优势,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稳居全球第一。容百科技携手亿纬锂能共探电池材料领域,将在包括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等领域进行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和供应链开发等全方位合作。容百科技作为正极材料领域的企业,在去年已转型成为全市场覆盖的正极材料综合供应商,坚定走好高镍路线的同时,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亿纬锂能作为全球化锂电池企业,截至目前已向全球提供近20亿只圆柱电池。

中芯集成深耕模拟芯片领域,锚定新能源革命、智能社会需求,专注功率半导体、传感信号链、射频前端三个方向搭建了完整的技术和生产线,以芯片代工为起点,向上延伸到设计服务,向下延伸至模组封装、应用验证、可靠性测试,凭借完整的技术布局、完善的研发体系、规模化的生产能力、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一站式集成代工制造服务。中芯集成加码模拟芯片产业,拟募资125亿元投向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

国能日新以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基,拓展源网荷储产品矩阵。公司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衍生出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同时以电力交易(交易辅助决策支持平台2.0;电力交易数据服务;托管服务)、智慧储能(EMS)、虚拟电厂(管理系统和运营)相关创新产品为延伸和拓展,积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的领军企业国能日新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功率预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

上能电气扩大光伏逆变器、储能主营业务的产能规模,拟定增募资25.5亿元,所募资金拟投资于“年产25G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10GW储能变流器、10GWh储能系统集成及20万台光储一体机建设项目”。上能电气透露,目前两大业务的现有产能及规划产能均现不足。上能电气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电能质量治理、电站开发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以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解决方案,未来或将加速产能布局。

鹏辉能源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和研发锂电池的企业之一,在完成对传统数码消费类电池的宽泛覆盖之后,全面进军动力电池系统及配套交流直流充电桩、户用储能系统、大型离并网式储能系统以及电池原材料回收等领域。鹏辉能源完善储能电池产能布局,拟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投资建设储能1号项目。该项目建设年产36GWh储能电池。鹏辉能源处于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储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数码等领域。

三联锻造发力汽车零部件赛道,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精密锻造生产线技改及机加工配套建设项目,以及高性能锻件生产线(50MN)产能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三联锻造主要从事汽车锻造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对零部件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悬挂支撑等系统。三联锻造的多数产品,如平衡轴、连杆、轴套、轴轮、外轮等产品不会被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替代,相应产品可在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通用。部分产品如高压共轨等主要应用于燃油车,亦有部分产品专用于新能源汽车。三联锻造依托锻造技术优势,积极开发布局锻造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参与知名整车厂新能源汽车平台的锻造零部件开发。

换热器领域龙头企业英特科技登陆创业板,深入布局高效换热器产业。英特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效换热器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包括高效新型壳管式换热器、同轴套管式换热器、降膜式换热器等产品以及分配器等系统配件,广泛应用于采暖、热水、制冷、工农业生产等领域,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高水平的生产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管控,英特科技在行业内已建立起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换热器领域的主要研发制造企业,有望乘势加速布局。

异质结龙头企业东方日升储能业务蓄势待发。作为全球第六大光伏组件厂商,东方日升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主营业务,同时围绕新能源产业从事太阳能电站EPC与转让、光伏电站运营、灯具、储能业务产品、辅助光伏产品和晶体硅料等的生产、销售等业务。东方日升以产业中游组件业务为支柱,纵向延伸布局至原材料多晶硅生产。公司在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内蒙古包头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并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且仍在扩大电池组件产能。

长远锂科筹划新的正极材料产线,将建设多个高性能锂电池材料综合产业基地项目,主要为三元正极材料(配套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远锂科是国内最早进入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位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并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长远锂科近两年扩产动作频繁,并将产品类型由传统的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拓展至近两年增长速度更快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赛道。

厦门钨业布局新能源材料领域,下属公司拟设两家合资公司投建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项目。厦门钨业具有三大核心业务,即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多年来,公司激发三大业务板块内生增长动力,持续推进三大板块产业布局,积极扩张钨钼深加工、稀土深加工和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链转型升级,公司在能源新材料领域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贮氢合金粉负极材料,为一流电池企业提供高品质的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先进电池材料,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助力能源工业的阔步前行。

锂电设备龙头企业之一杭可科技持续聚焦锂电设备,拟募资22.73亿元,进一步加码锂电设备主业,扩产、智能化以及储备技术。“产能提升”,是杭可科技本次耗资最大的两个募投项目的核心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产能扩建项目两项目合计总投资达25.2亿元。杭可科技,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专业生产数码产品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化成分容自动生产线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目前正处于产能扩张周期中。

腾讯正在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已经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软硬件领域进行了大规模自研实践,自研算力底座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将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在硬件芯片领域,腾讯自研芯片“沧海”已经量产并广泛应用,核心指标斩获8项世界第一;基础软件领域,腾讯自研的云数据库TDSQL核心代码的自研率达到100%,性能打破世界纪录,助力20余家金融机构建设国产化核心系统数据库。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腾讯设立了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两大实验室矩阵,聚焦基础研究和场景运用。面对爆火的AIGC领域,作为国内互联网大厂兼游戏巨头,腾讯在相关方向上也早有布局。随着AIGC兴起,未来,其产品混元AI大模型也会不断推进在文本内容生成、文生图等领域的持续升级。

通达创智目前产能分布在厦门海沧区、泉州石狮、马来西亚等地。2023年,公司将持续扩大生产布局,推动石狮基地“五金项目”按计划推进,实现公司“塑料+五金”双制程发展。实现公司在中国其他区域与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布局落地。通达创智以“橡塑制品”的产品设计、精密模具设计开发、多工艺多制程整合及智能制造为核心,从事体育户外、家居生活、健康护理等消费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市场和客户关注点为导向,实行“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并举,或将在相关区域持续选址布局。

双杰电气布局重卡换电、飞轮储能产业,目前公司已落地多个重卡换电站,积极布局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已有飞轮储能项目正在跟进。公司正逐步开展移动重卡换电站试点工作。专注于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领域,以环保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为技术核心,实现以坚强智能配电网为目标,构建数字化、在线监测等配电设备与控制的深度融合智能配电系统。新能源领域,以风能和太阳能为核心,依托于原有配电领域研发技术优势,打造风、光储充换电的新型智能发电系统,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推动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电力发展新格局。

江昕轮胎聚焦空心轮胎产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是一家免充气空心轮胎生产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电动自行车轮胎、电动滑板车轮胎、轻型摩托车轮胎等,其特点为胎体不需充气,免除传统充气轮胎易损、易爆、换胎、换芯等问题隐患。公司生产多种规格轮椅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电动滑板车轮胎、轻型摩托车轮胎、童车和购物车轮胎等多系列多品种免充气空心轮胎300万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公司将持续拓展免充气轮胎在新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业务布局。

豫光金铅布局再生铅产业链,拟建设再生铅资源高效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改工程,该项目计划建设一条7万吨/年再生铅冶炼生产线,主要包括再生铅火法冶炼系统、粗铅火法精炼、烟气脱硫制酸系统、废电解液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其他辅助公用系统,项目总投资3.52亿元。豫光金铅是我国大型铅冶炼企业、白银、再生铅生产基地。公司铅锭、白银、再生铅等多种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加快推进再生铅产业建设。

国内铝压延加工龙头企业明泰铝业,拟募资不超过20亿元投建年产25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本项目主要产品为年产25万吨新能源电池用铝箔和铝板带产品,其中铝塑膜2万吨、电池箔12万吨、精切电池箔1.5万吨、电池pack包用板4.5万吨、电池水冷板5万吨。明泰铝业主要从事1-8系铝板、铝带、铝箔的研产销工作,新能源电池业务项目产能不断释放,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智能驾驶龙头企业德赛西威正在扩大布局,近期将投建中西部基地项目,承担国内中西部地区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功能,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智能驾驶用雷达、摄像头及相关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用中控硬件和智能交互系统及车机系统升级等。当前,德赛西威深度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的高效融合,持续开发高度集成的智能硬件和领先的软件算法,有望继续扩充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产能。

通达股份深度布局新能源线缆制造领域,拟定增募资用于新能源特种线缆项目建设等。通达股份是一家生产导地线、电力电缆、防火电缆、军工电缆的厂家。主要产品: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防火电缆、环保型布电线、电气化铁路用承力索及接触线、轨道交通用直流电缆、控制电缆等。同时生产阻燃(ZR)、耐火(NH)、低烟无卤(WD)、辐照交联等类型特种电线电缆,将重点聚焦新能源特种电缆产业。

上市公司高能环境正在构筑多品类危废深度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通过收并购与合资建设,围绕重点区域打造区域金属深度回收闭环;围绕铜镍锌铅等金属,在重点产废区域着力覆盖,形成了铜、镍、锌、铅等金属品类的资源化回收闭环。在非金属资源化领域,公司围绕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及医疗可回收物等品类,形成了资源化回收闭环。高能环境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固废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公司铅铜镍深度回收产能均已完成建设进入试生产或产能爬升阶段,未来有望持续布局。

富信科技实现了半导体热电技术的全产业链覆盖。是一家从事半导体热电器件及以其为核心的热电系统、热电整机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切入汽车、医疗和工业等新兴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全方位满足广阔市场应用需求。富信科技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有望以热电整机应用为支点,不断深化中上游市场,实现半导体热电技术的国产自主化。

2023年,长电拟计划将主要投资的重点放在汽车电子专业封测基地,2.5DChiplet,新一代功率器件封装产能规划等未来发展项目,并计划2023全年保持6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长电科技产品服务涵盖了主流集成电路系统应用,包括网络通讯、移动终端、高性能计算、车载电子、大数据存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业智造等领域。长电科技聚焦关键应用领域,在5G通信类、高性能计算、消费类、汽车和工业等重要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SiP、2.5/3D、WLP、Fan-Out等先进封装以及混合信号/射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和大规模量产经验。

星源卓镁进行产能扩张升级,IPO募投项目为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生产项目和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星源卓镁业务以镁合金业务为主,铝合金压铸业务及模具业务为辅,主要产品包括为汽车车灯散热支架、汽车扶手结构件、铝合金汽车扬声器壳体、园林机械零配等多类型产品。星源卓镁已形成“模具开发→产品压铸→精密加工→表面处理→质量检测”完整的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研发生产技术体系和生产业务链条。

清电光伏继续推动硅基产业一体化,完成15亿元A轮融资。清电光伏是一家发电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服务。2022年,清电光伏科技在哈密启动建设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整体规划40万吨工业硅,20万吨多晶硅料,60GW单晶硅棒。第一期年产10GW单晶硅拉棒项目已在封顶,今年7月投产;5万吨多晶硅项目已全面动工, 2024年投产。

迈睿捷致力于解决国家在集成电路前道晶圆加工领域、后道先进封装领域的高端涂胶显影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等卡脖子问题,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生产保障及配套设施的投入。迈睿捷是一家半导体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研发商,可谓是国产半导体行业芯片制造前道制程高端设备杀出的一匹黑马。

索理德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产业,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张。索理德新材是一家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材料研发商,主要从事硅碳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等高能量密度电池核心材料和技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多项技术为行业首创,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澎湃微电子获得新一轮投资,本次融资有助于加快澎湃微电子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32位MCU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澎湃微电子是由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投资,总部设立在厦门海沧区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fabless),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打产品为32-bitMCU及SOC芯片,市场应用涵盖消费电子、物联网、小家电等领域。澎湃微近期发布的S038系列,以200M频率创造了Cortex-M0内核MCU全新的工作时钟主频记录,冠领全球主流同类产品数倍。

凌天达传输深入布局线缆产业,完成新一轮融资。凌天达传输是一家线缆及线缆组件生产商,其全资子公司江苏创仕澜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是凌天达的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线缆及线缆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制造以自主研发为基础,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为目标,主要产品包括航空航天用低频线缆、航空航天用高速传输电缆、毫米波稳相电缆、高压脉冲电缆、柔性扁平电缆等二十多个系列、近百种型号的高性能传输线缆,此外还提供便携式密码箱、搬移柜等定制化物联网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能物理、军工电子和机要五大军工领域。

半导体材料键合集成技术企业青禾晶元深入布局半导体先进材料,累计完成近6亿元融资,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建设键合集成衬底量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多款设备规模化量产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目前,青禾晶元天津生产线正式通线。青禾晶元是一家半导体异质集成技术及方案提供商,可以实现半导体材料跨代际融合与先进封装,有效解决先进半导体材料或器件良率低、成本高、性能受限等痛点问题。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半导体、三维集成、先进封装、功率模块封装等领域。

电磁阀厂商奕力电磁空悬产业链加速国产化,获数千万元融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空悬系统电磁阀产品的持续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奕力电磁是一家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电磁阀产品研发商,专注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电磁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气体分配阀、多腔电磁阀、CDC电磁阀、保压阀以及阀泵一体,完整覆盖空悬系统电磁阀相关产品线。

序轮科技加速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布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用于现有产品的技术升级与迭代,以及特种环氧树脂材料的新产品开发,促进与上下游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序轮科技是半导体制程用特种高分子材料研发商,依托于“基础研发中心”和“应用研发中心”的两个自研平台,独立开发了多款晶圆加工及半导体封装所需的进口替代产品,覆盖晶圆减薄切割、封装切割、芯片封装、裸晶运输包装等诸多工艺环节,拥有自主可控的试验线、中试线及规模化生产线。

宇薄深耕新能源气路液路,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将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扩大化成分容模组及相关部件产能。宇薄是一家新能源气/液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新能源行业市场气路液路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在化成分容,注液,密封焊接等核心工艺领域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中国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TOP50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1

通威股份

26

捷佳伟创

2

隆基绿能

27

德业股份

3

天合光能

28

锦浪科技

4

晶科能源

29

海优新材

5

晶澳科技

30

凯盛新能

6

TCL中环

31

京山轻机

7

阳光电源

32

固德威

8

爱旭股份

33

迈为股份

9

大全能源

34

安彩高科

10

东方日升

35

赛伍技术

11

弘元绿能

36

连城数控

12

福斯特

37

帝科股份

13

福莱特

38

中信博

14

双良节能

39

高测股份

15

钧达股份

40

奥特维

16

易成新能

41

亚玛顿

17

晶盛机电

42

上能电气

18

亿晶光电

43

宇邦新材

19

中来股份

44

金辰股份

20

航天机电

45

明冠新材

21

协鑫集成

46

聆达股份

22

联泓新科

47

禾迈股份

23

爱康科技

48

金博股份

24

聚和材料

49

清源股份

25

海泰新能

50

欧晶科技

2022年中国计算机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行榜TOP50

排名

企业名称

排名

企业名称

1

海康威视

26

唐源电气

2

大华股份

27

康拓红外

3

浪潮信息

28

魅视科技

4

纳思达

29

狄耐克

5

中科曙光

30

恒为科技

6

广电运通

31

正元智慧

7

思维列控

32

雷神科技

8

萤石网络

33

德明利

9

电科网安

34

朗科科技

10

熵基科技

35

佳缘科技pp电子

11

智莱科技

36

华铭智能

12

优博讯

37

联合光电

13

力鼎光电

38

*ST御银

14

通行宝

39

维宏股份

15

宇瞳光学

40

新国都

16

卡莱特

41

捷安高科

17

维海德

42

朗鸿科技

18

智微智能

43

威创股份

19

曙光数创

44

中润光学

20

创识科技

45

雷柏科技

21

同为股份

46

雄帝科技

22

三未信安

47

天地数码

23

安联锐视

48

声迅股份

24

道通科技

49

淳中科技

25

盛视科技

50

云涌科技

2022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公司营收TOP50

排名

公司名称

细分行业

排名

公司名称

细分行业pp电子

1

江西铜业

26

锌业股份

铅锌

2

中国铝业

27

中孚实业

3

云南铜业

28

盛和资源

稀土

4

铜陵有色

29

株冶集团

铅锌

5

金田股份

30

有研新材

半导体

6

白银有色

31

钒钻股份

冶钢原料

7

海亮股份

32

博威合金

新材料

8

创新新材

33

中钨高新

小金属

9

华友钴业

能源金属

34

盛新锂能

能源金属

10

中金岭南

铅锌

35

北方铜业

11

锡业股份

小金属

36

云海金属

小金属

12

恒邦股份

贵金属

37

华峰铝业

13

云铝股份

38

鹏欣资源

14

厦门钨业

小金属

39

中矿资源

能源金属

15

神火股份

40

怡球资源

16

赣锋理业

能源金属

41

众源新材

17

贵研铂业

小金属

42

吉翔股份

能源金属

18

楚江新材

43

常铝股份

19

天齐锂业

能源金属

44

亚太科技

20

北方稀土

稀土

45

焦作万方

21

南山铝业

46

宝钛股份

小金属

22

天山铝业

47

万顺新材

23

明泰铝业

48

豪美新材

24

豫光金铅

铅锌

49

寒锐钴业

能源金属

25

鼎胜新材

50

精艺股份

聚合物电容是采用高电导率的聚合物材料作为阴极的片式叠层铝电解电容器,具有超越现有液体片式铝电解电容器和固体片式钽电解电容器的卓越电性能。聚合物电容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塑料和阻隔胶等原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国大陆厂商聚合物电容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均较低,因此,大陆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聚合物电容器行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国产企业有钰邦科技、艾华集团和柏瑞凯等。

在军工、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工程机械、船舶海工带动下,中国机床行业有望加速高端机床领域进口替代的脚步。机床行业现有竞争格局中,第一梯队为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包括MAZAK、DMGMORI、OKUMA、友佳国际等,产品集中在高端数控机床。第二梯队为大型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民营企业,如济南二机床集团、海天精工、创世纪、国盛智科、科德数控、浙海德曼,产品集中在中端机床。第三梯队为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的众多民营企业,集中在低端机床。

智能线性驱动系统一般由“检测、控制、驱动”三个部分构成,在传统的机械驱动基础上,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根据需求灵活集成声音、光敏、温度、湿度、压强等多种感应监测手段和蓝牙、WIFI等多种定制化通讯协议,从而实现对机械传动装置的控制,完成整体驱动系统的自主调节,实现对驱动系统速度、同步性、扭矩、位置等方面的控制。线性驱动产业的上游为各类原材料,如电机、塑料件、芯片、电路板、信号线及控制器等。线性驱动产业的中游为线性驱动产品制造。线性驱动的下游应用涉及智能家居、办公用品、医疗康护等领域,包括智能床垫、智能窗帘、升降办公桌等一系列细分产品。目前我国智能线性驱动系统下游市场有美的集团、小米、康泰医学、美瑞新材、禾望电气等企业。

超级活性炭也叫超级电容活性炭、电容炭,是一种新型高吸附活性炭,主要用于超级电容器(也称双电层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性能好,容量高等特点。超级活性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椰壳、果壳、煤、石油焦等;中游为超级活性炭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目前,我国超级活性炭市场参与者主要有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大潮炭能科技有限公司、北海星石等企业,其他中小企业也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地区,企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未来主要企业均有扩产计划,有望充分受益于超级电容器领域需求的增长及进口替代双重逻辑。

光伏产业可以分别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等环节,其中硅料与硅片环节为产业上游,电池片与光伏组件为行业中游,下游为发电系统。在硅料环节,工业硅被提纯成为光伏级多晶硅料;在硅片环节,多晶硅料被加工成为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再经过截断、开方、切片等工艺,得到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在电池片环节,硅片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制结、刻蚀、化学气相沉积和丝网印刷、烧结等步骤,得到硅基光伏电池片;在组件环节,光伏电池片将与光伏胶膜、光伏玻璃背板等组装在一起,得到可以应用于下游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电池片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通常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片,由于晶体硅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工艺成熟、原料储量丰富等优点,因此目前晶体硅电池片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并且以单晶硅为主。通威股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福莱特、爱康科技、TCL中环等为业内知名厂商。

锻件是指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而汽车锻件是指专门用于汽车生产的锻件产品。根据应用的部位的不同,汽车锻件可分为动力系统锻件、传动系统锻件、转向系统锻件、悬挂支撑系统锻件及其它系统锻件。汽车锻件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生铁、废钢、有色金属、模料、刀具等;中游为汽车锻件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是各大整车制造商及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三联锻造、太平洋精锻为业内知名厂商。

溶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之一,从产业链来看,其上游原材料包括环氧丙烷、甲醇、环氧乙烷等,电解液溶剂价格及毛利率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原材料供应商有滨化集团、三岳化工、连云港石化、鑫岳集团等。中游为电解液溶剂,包括常规溶剂和新型溶剂两大类,常规溶剂有DMC(碳酸二甲酯)、DEC(碳酸二乙酯)、EMC(碳酸甲乙酯)以及环状的EC(碳酸乙烯酯)、PC(碳酸丙烯酯)等五大类,新型溶剂有氟代溶剂、硝酸酯、亚硫酸酯,目前新型溶剂还处于研发阶段,市场占有率较小。下游则为电解液,为锂离子电池组成成分之一,最终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电动工具领域。

塑料助剂又叫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因此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塑料助剂行业的产业链通常包括石化行业、塑料助剂行业、塑料树脂行业以及塑料制品行业等。石化行业作为塑料助剂行业的上游,为塑料助剂生产提供原材料。中游包括塑料助剂行业、塑料树脂行业等,它们根据一定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生产塑料制品。下游则是指塑料制品行业,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农业、医药、化工及日用品等领域。日科化学、九江天盛、山东协恒为业内知名厂商。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是由聚丙烯颗粒经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纵横两个方向的拉伸而制得的一种塑料薄膜。BOPP薄膜不仅具有抗拉强度高,阻隔性能好,透明度高等性能优点,还制造工艺简单、价格合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烟、纺织品等物品的包装,有“包装皇后”的美称。BOPP薄膜产业链的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直接主要原材料是聚丙烯;产业链中游则是BOPP薄膜的生产,代表性企业有佛塑科技、大东南、金田新材等,目前国内生产的BOPP薄膜大多数是普通型薄膜,少数为功能性薄膜;下游BOPP薄膜主要用以食品包装、服装包装、胶粘带、电容器等等。

纳米碳酸钙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以及自动化技术等,碳酸钙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白垩、珊瑚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最常用的用于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原料,石灰石在我国储量最大,分布最为广泛。中游为生产纳米碳酸钙的主要工序,包括石灰石煅烧,氧化钙的消化精制、氢氧化钙的碳化、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以及对活化浆液的压滤脱水。高端的油墨、橡胶以及胶粘剂等仍是纳米级碳酸钙主要应用领域,塑料领域需求规模高速增长,并逐步向造纸等领域拓展。华纳新材、天石纳米、兰花纳米、凯龙股份、九峰纳米、宇信纳米、桂林金山、凯恩斯纳米、华明纳米、常州碳酸钙、汇宾钙业、势通钙业为国内纳米碳酸钙实力企业。

氧化铝纤维是一种无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优异性能。氧化铝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卜内门法、熔融抽丝法、浸渍法、预聚合法、淤浆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等。氧化铝纤维的上游主要为金属铝的无机盐、催化剂和添加剂等原材料,中游为氧化铝纤维的制造及其各种产品,下游为终端的具体应用,主要应用于密封材料、高温绝热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与轻合金增强材料等。目前我国氧化铝纤维生产商主要有鲁阳节能、上海榕融、东珩国纤、华纤东鼎、新威特、欧诗漫晶体、炜烨晶体纤维等企业。


0717-685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