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PP电子新闻中心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pp电子: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4-04-15 14:10 浏览次数:

第三章 重点产业及方向

第一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信息基础设施、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等协同推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pp电子

一、半导体

立足“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进一步“补链、拓链、强链”;通过培引并重、做精特色、应用驱动、优化配套,迅速做强做大半导体产业,把半导体产业打造成我市产业核心增长极。

发展重点:实施“建芯”“固器”“强终端”工程,在拉大骨架、构建体系基础上,做强半导体封测和分立器件“两张名片”;聚焦特色芯片制造,加强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的布局和建设;做强封测规模,重点发展芯片级封装(CSP)、晶圆级封装(WLP)、系统级封装业务(SIP)、三维封装等新型封装,以及逻辑芯片检测、射频芯片测试、存储芯片测试、系统级测试、芯片可靠性测试等检测重点领域;巩固分立器件领域优势,聚焦电源控制芯片市场,大力发展新一代半导体分立器件,重点发展针对显示驱动芯片、汽车电子模块芯片、功率模块芯片;建设硅基及氮化镓、碳化硅基功率芯片研发设计与制造平台,突破先进晶圆制造;扩大晶圆胶带、平板显示材料、锂电箔等存量产能,发展中高端硅基材料、硅外延片等关键材料;发展清洗类设备和LCD设备等半导体设备。

 

专栏1 “十四五”期间半导体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实施“建芯、固器、强终端”行动,推动半导体产业向5GIC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延伸。稳固强基,持续发展电阻器、电容器、连接器、电磁感应装置、晶体管、显示器、真空管、印制电路板、散热器等电子元件,以及晶体管、电子管、继电器、电声器件、光电器件、机电元件、频率元件、磁性元器件、开关电源等电子器件,扶持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池州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快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分立器件,功率器件和专业领域芯片研发,谋划建设半导体研究、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加快5-8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第三代半导体GaNUVADPSS项目,高端功率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项目,高性能MCU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化项目,智能产业化项目,智能云端控制测试中心项目,晶圆再生制造及半导体零部件制造、精密清洗涂层等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布局: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二、智能终端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电视和教育终端等智能终端领域。引进国内著名的智能手机、导航、可穿戴设备生产企业,丰富产品种类,吸引上游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产品设计研发、配套软件的跟进,建立智能终端和应用电子产业链。

发展重点:依托现有教育终端设备配套基础,挖掘相关企业的上下游厂商资源,加大对教育智能终端等配套产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形成教育智能终端产业链格局。构建软硬件结合的可穿戴产品发展模式,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复合式MEMS传感器、高性能柔性显示等重要技术。加大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推进支持智慧家庭业务的多媒体智能终端、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聚焦新能源电子,大力推进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大容量储能系统等能源电子产品发展,加快推动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产品研发。

 

专栏2 “十四五”期间智能终端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移动终端方面,重点支持智慧教育装备产业园,加快强链、补链,积极研发5G行业移动终端产品,智能交互能力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积极构建软硬件结合的可穿戴产品发展模式,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复合式MEMS传感器、高性能柔性显示等重要技术。智慧家庭产品方面,推进支持智慧家庭业务的多媒体智能终端、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围绕汽车电子,力争在车身电子、车载电子、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环节形成系统化的整体配套能力。

产业发展布局: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三、数字产业

  在聚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基础上,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突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锂电等新能源、数控玻璃等新材料等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促进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不断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发展重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新一代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对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区域,推动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依托我市现有软件开发基础,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平台软件、客户关系管理(CRM)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加强与省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及中国科技大学、池州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着力攻克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鼓励推进行业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在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开展研究设计外包、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推动软件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专栏3 “十四五”期间数字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加快“大物移云智”建设步伐,推进5G网络建设,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理解和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和应用。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促进民生、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创新。深化物联网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加快工业传感器和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应用,实现工业生产精确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和远程诊断管理。加快云计算平台建设,加大工业领域的云应用。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大力发展各类云服务应用软件,提高云服务能力,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迁移。支持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支持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水平建设江南数字经济产业园。

产业发展布局: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第二节 新材料

聚焦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三大领域,实施铜基、铝基、镁基、钙基、硝基“五基”提升计划,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地。

一、轻合金

顺应金属新材料产业合金化、高强化、轻量化发展趋势,快速深入和壮大轻合金产业;鼓励轻合金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轻合金新产品占领市场;设立轻合金产业园,推动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向轻合金产业园集聚;组织实施轻合金重大科技、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轻合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建设轻合金技术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省级轻合金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以高强度、高韧性为铝基新材料发展方向,以防锈铝合金、硬铝合金、锻铝合金、铸造铝合金等为重点,抢抓交通工具轻量化、铝基复合材料高速发展等机遇,加快铝基材料的建筑应用,做大做强中高端工业型材,大力发展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专业领域铝基材料,拓展手机部件等新型制造的铝基市场,积极培育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铝基复合材料产业应用;支持铝业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延长产业链、拓展国内外市场,引领打造高端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紧跟全球绿色节能发展趋势,培育发展镁合金材料产业并推动向低能耗、高效率、高质量方向发展;以宝镁年产 30 万吨镁基材料基地项目为契机和龙头,逐步集聚一批材料制造和深加工企业,形成较完整的镁基产业链;充分发挥镁基复合材料“高比强度”“比刚度”和优异的“阻尼减震”“电磁屏蔽”“储氢析氢”性能,推动宇航、兵器、汽车和电子等高新技术行业应用;重点聚焦汽车制造、5G移动通信领域、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推动高强高导热镁合金材料、高强高导电镁合金材料、超高强镁合金材料、新型高强高塑铸造镁合金材料、超轻镁-锂合金材料发展,促进国家重大工程用镁合金材料国产化,建设高端镁基材料基地。

 

 

 

 

专栏4 “十四五”期间轻合金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适应金属材料产业合金化、高强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高端化发展铝基、镁基等轻合金材料产业,开展辊压成型技术、新型6系、5系铝合金薄板产业化制备技术等攻关,重点承接发展铝型材、铝板带箔、铝压铸件、轨道铝材、铝结构件等铝材深加工产品。招引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在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铝基、镁基复合材料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加快高端工业铝基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2000吨新能源汽车用特种电磁线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 “铝材原料—铝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产品(卫星及航天用结构材料、飞机零部件、金属镜光学系统、汽车零部件、微波电路插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密零件、涡轮增压推进器、电子封装器件等)铝基新材料完整产业链。

产业发展布局: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其他金属新材料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基础,推动铜基材料、新能源新材料(含铅锌材料及锂电池再生利用等)等产业创新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其他金属材料产业高科技水平、低能耗、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发展重点:以铜基新材料深加工为方向,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发展趋势,做大做强高强高频高导铜线材,培育高精度铜板带,发展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市场扩张、塑造行业品牌;推动金池新材料、起帆电缆等建成百亿企业并带动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为方向,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为重点,进一步降低土地、能源、用工、税收成本,着力锂钴等主流动力电池原材料、正负极电解液、动力电池零部件等应用,扶持既有企业扩规升级、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动力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企业,打通从动力电池材料到动力电池包的全产业链。

 

专栏5 “十四五”期间其他金属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推动金属材料拓链强基,积极铜冠铜箔推进锂电池用4.5微米研发及产业化,推动5G通讯用RTF3、HVLP3电子铜箔、芯片封装用载体铜箔及锂电池用高抗拉强度电子铜箔等重点新产品的开发。加快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精度铜板带基地建设项目、西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 20 万吨锂电池拆解回收以及再生利用基地项目、安徽富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建设。支持铜冠有色(池州)公司全面采用冶炼清洁、强化熔炼和强化浸出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快铜铅锌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实现铅锌再生资源利用发展。

切实推动西恩新材料、骏智机电、东聚新能源等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扩规升级和在产业体系化发展、产业链拓展、产业招商中的中坚作用,扎实推进企业技术成长,体系化打造锂基等新能源新材料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的创新生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发展。

产业发展布局: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装配式建筑

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市场,切实推动建筑工业化,把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打造成长三角首屈一指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为方向,以装配式建筑PC构件、内装饰装配件、混凝土制品和研发设计等为重点,有效发挥池州长三角深水港、水泥砂石钢铁原料丰富以及用地用电用工物流等要素成本优势,逐步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优势,打造长三角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在优先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基础上,推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现代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充分整合池州矿产砂石原材料、水泥钢铁初级材料和长智、长九、海螺、贵航、铭科、科居新型建材等企业资源,快速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四、功能粉体

摒弃粗放发展模式,通过提升矿业经济集约化程度,拉长产业链条,拔高产业层级,丰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切实推动矿业材料提质发展。

发展重点:以规模化、工厂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深加工为重点,充分发挥池州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深化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创建,推动矿业向规模化开采、规模化生产和超细、超纯、改性、复合材料方向转型,加快矿业生产与下游终端应用对接和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成立池州非金属矿研究院,促进矿业材料走高技术发展之路;切实推动矿业企业整合和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加快矿业经济向高端材料领域的补链延链拓链行动,形成亿吨级以上的砂石骨料生产供应基地,推动矿业资源实现更高品质发展、获取更大资源价值。

 

专栏6 “十四五”期间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

进一步优化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区的布局。以非金属矿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集聚贵池梅街-棠溪产业集群区、青阳陵阳产业集群区、青阳酉华产业集群区、东至东流产业集群区等产业集群,重点在建筑材料、功能粉体、橡塑制品、油墨涂料、食品医药等产业领域发展重点。壮大现有企业和项目,持续推动海螺水泥四期、长九神山骨料二期、长智装配式建筑、力丰实业二期、宝镁花园吴家矿等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培育新增企业和项目。加快补齐矿山设备、技术服务、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配套发展,打造“原料开采-加工-销售-应用”一体化的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五、化工新材料

以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化工新材料等为重点,以东至开发区为主要空间承载,按照“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总体思路,突出安全环保和高端化延伸特色,形成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态势。

发展重点:推动化工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发展重点由化学原料药延伸到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化工新材料及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加快医药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发展医药研发外包、定制生产等产业,积极引进和培养本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建立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平台,推动“双创”平台建设,设立工作站、试验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产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延伸,由主要生产基础化工原料逐步拓展生产汽油添加剂等石化新材料,培南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等化学原料药,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工程药物等生物制药,抗丙肝药索非布韦中间体等医药专用中间体,高纯试剂、封装材料、电子特气等电子化学品,特种增塑剂、工程塑料用紫外线吸收剂等助剂;逐步提升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以增量推动增值,加快培育壮大化工龙头企业,促进化工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专栏7“十四五”期间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

进一步完善激励倒逼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速农药企业和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转型。推动现有企业实施技改扩规项目,“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累计投资不低于80亿元。积极开展产业链式招商,进行“求差、找点、补链”,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建立柔性用人机制,引导设立工作站、试验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推进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线上监控全天候、线下监管网格化的安全环保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环保监管科技化。

 

第三节 高端装备制造

以精密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成套设备、机电装备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领域多个特色产业集群。

一、精密零部件

发展重点:以产业集群化、设备先进化、制造智能化为方向,以轴承、机器人关节、滚珠丝杆等为重点,大力发展P1级高精度轴承、P0级滚珠丝杆、新型结构机器人关节,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关键领域竞争能力;积极引进和培育精密零部件科研院所、研发制造企业,重点引进汽车、机床、节能环保、廊道运输、码头运输、矿山机械、电子信息、农业机械等领域结构件、功能部件、配件、刀具刃具、量具工具等精密零部件研发制造机构,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做强;完善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持续提升精密零部件产业竞争力,打造全省领先的精密零部件产业集群。

二、高端数控机床

发展重点:以复合加工化、微制造化、低温化、绿色化为方向,以精密搓齿机、家用机床、专用机床、数控机床等为重点,形成机床为代表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特色竞争力;进一步进行精密搓齿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获取更大国际市场;推动家用机床向柔性制造、微制造升级,研发超精密五轴联动机床等,实现技术领先;鼓励等速万向节等专用机床国际化,大力发展高速、精密、智能化中高档汽车零部件专用机床,提升汽车零部件专用机床国际国内占有度;大力发展高速化、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多轴联动及复合化、柔性化、智能化数控机床,面向国际家电、日用品、通用机械消费市场发展经济型智能化数控机床,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军工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强强联合设计制造通用大型机床和特色数控装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配套服务等功能的机床制造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利用各自领域的领先优势协力推动机床产业的强链补链拓链延链,把机床产业的特色优势转化为集群竞争力。

三、智能成套设备

发展重点:以全产业链落地为方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拉链制造、工业缝制、港口运输、船舶制造、尾气后处理等为重点,加快引进一批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特色成套设备制造业;面向中高端汽车市场,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支持同步发展汽车环保技术及产品;加快廊道运输成套设备、码头运输成套设备、农业机械等成套设备发展,与矿业、装配式建筑业等共同打造发展新动能;积极引进发展矿山机械、冶金、建材、印刷、纺织、医疗器械等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形成成套设备发展新动能。

四、机电装备

发展重点:聚焦电力设备、流体设备、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以青阳县、高新区、市经开区等为主要空间载体,推动机电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和改造提升,建设全省机电产业示范基地;围绕气液阀、汽车零部件、流体设备制造、电工电气、铸造锻造等机电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加快突破共性技术、核心技术、集成技术制约,重点发展超高温或深冷等特殊工况的“精尖”高端阀门、大口径阀门,智能流体设备、高强高频高导线缆,高品质名牌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锻造件等产品,推动铸锻件向整机、整车升级;积极承接优势产业转移,改造提升铸造行业,培优培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能力强的成套、整机集成骨干企业;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紧密协作的发展格局;立足机电装备产业现有核心支柱与特色优势,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促进机电装备产业生产方式和产品智能化改造提升,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单打冠军,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

 

专栏8 “十四五”期间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领域

按照“元件-器件-组件-成套装备”升级路径,推动基础铸锻件向精密零部件升级、单体设备向智能化成套装备升级。加强精密零部件关节领域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专用机床品质,培育高质量精密零部件产业集群。立足机电装备产业现有核心支柱与特色优势,促进机电装备产业生产方式和产品智能化改造提升聚焦流体设备、电力设备、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依托现有流体设备产业,强化阀门、闸门、常压换刀装置、接管器系统等产业链核心业务,加快突破共性技术、核心技术、集成技术制约,促进生产方式和产品智能化改造提升,重点发展超高温或深冷等特殊工况的高端阀门、大口径阀门、智能流体设备产品,做优流体设备产业。全面提升高端电力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智能化。积极培育有创新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推动企业与国家电网等央企开展合作;大力发展高强高频高导线缆,丰富完善现代交通电线电缆、核电站电缆、海底电缆、特种线缆、环保电缆、低烟无卤线缆、超高压电缆等技术含量高的电线电缆产品。发展完善传感器产业链条,提高在细分领域的品牌竞争力,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及环卫设备安全监测和保护装置、工程测力设备、压力检测设备、汽车检测装置等,推进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及其系统、锻造、大型铸造和精密铸造、模具制造等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化。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骨干,着力提升汽车机械零部件、电子配件、橡胶及塑料制品产品科技含量,带动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转型升级。重点加强与省内江淮、奇瑞等汽车企业合作,引进和集聚一批相关配套产业,延长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汽车零部件高端配套能力,适应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对零部件的需求,鼓励建设电池、电机、电控、发动机、变速箱总成等核心零部件项目,开发高品质扭杆及扭杆力臂、横向稳定杆、连杆曲轴、模组、高压共轨喷油器、进气歧管、油气分离器、轮毂等。

 

第四节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以光伏、新能源电池和绿色建材、尾气处理为重点,提升新能源特色化、节能环保高端化发展水平。

发展重点:支持发展光伏产业,聚焦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等重点环节,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关键设备、光热发电系统、风力电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利用建筑屋顶、填埋场护坡、滩涂地、废弃矿山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电产业,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氢能产业,促进三元锂电、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新能源动力电池零部件等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尾气处理装备等产品,配套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损害评估、环境物联网等新兴环保服务业。

 

专栏9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及布局

实施光伏产业体系化建设工程和光伏发电系统布局工程;围绕骏智机电、西恩新材料、东聚新能源等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引入产业链缺失及关键环节研发生产企业,完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条;以艾可蓝环保为龙头,加快汽车尾气后处理装置创新升级,形成柴油车、汽油车、新能源汽车及船舶等领域尾气后处理梯次研发和产业化格局,加快引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国内知名的汽车尾气后处理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培育、落地生物质能、风电、氢能产业和项目。

产业发展布局:以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建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第五节 绿色食品加工

依托池州资源、区域优势和绿色、休闲、富硒特色,围绕茶叶、黄精、鳜鱼、土鸡等特色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提高绿色食品制造业整体水平,加快“种养加运游”整合,构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绿色食品加工集群发展格局,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池州农副产品特色、绿色、休闲、富硒特点,突出中高端市场供给,不断拓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以工业化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前瞻性谋划、高水平建设农产品加工聚集区,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产品加工深度,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更大的农业价值和农产品加工的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研发和深度开发,强化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加快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持续提升富硒茶叶(祁门茶叶、宵坑茶叶等)、九华黄精、秋浦花鳜、皖南土鸡、西山焦枣、阮桥板鸭、乌沙小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规模体量,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化、规模化;推动特色农产品 “接二连三”成为旅游商品等对接旅游服务业,支撑特色池州建设。

 

专栏10 “十四五”期间绿色食品加工重点领域

在继续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设施基础上,推动现有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延伸;提高粮油、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等优质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科学引导不同类型区域农业生产,重点围绕粮油业、茶产业、九华黄精产业、池州鳜鱼产业、皖南土鸡产业等特色产业建设原料基地。鼓励群主企业开展特色优势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系统;推行公用品牌建设,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购销对接,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创新、流通业态创新等多元发展。



0717-6850363